×

您的位置: 首页 / 电力监管 / 湖南常德:2025年支持园区和企业开展智能微电网建设

湖南常德:2025年支持园区和企业开展智能微电网建设

日期:2025-03-07 来源:常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浏览:303次 18

3月6日,湖南常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文件明确,2025年,预期增长目标是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主要工作任务包括强化绿色赋能,开展协同降碳行动,培育一批碳减排标杆企业,探索建设“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培育14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家省级以上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完成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30家;支持园区和企业开展智能微电网建设,拓展风光储氢等新能源应用场景,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原文如下:

常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一、2024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全市工业承压前行、克难奋进的一年,市工信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调研常德时的重要指示,紧跟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锚定“三个高地”、推进“二次创业”,新型工业化迈出新步伐,工业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常德连续第4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这一年,我们紧盯现代产业这一目标,培塑了特色集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对标省里“4x4”产业,构建“4+3”现代化产业体系,成立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7个产业发展专项小组,每个产业细分3-5条重点产业链,每个产业链由一名市领导牵头,高位推动抓工业,轻工纺织、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数字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造等六大工业产业产值达3333.8亿元。鼎城区液压油缸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国家级产业集群零的突破,常德经开区绿色能源材料、津市市酶制剂、澧县服装辅料等产业集群获批省级产业集群,数量创历年新高,汉寿县混凝土装备产业集群被列入省级产业集群培育对象。高规格举办首届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大会和创新创业大赛,全省率先发布《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8)》和《常德市支持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设立生物制造产业基金,推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相关条例立法,我市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经验被省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通报表扬,省政府出台专门政策支持常德,合成生物制造成为常德又一张产业名片。

这一年,我们攻坚五好园区这一阵地,夯实了发展载体。根据省里《关于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优化园区主特产业布局,全市园区主特产业占比达到4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常德高新区列入全国“专精特新”百强高新区、2024年全国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在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前进7位,常德经开区获评全省五星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积极盘活园区资产,有序实施腾笼换鸟,处置“三类”低效土地2935.78亩、闲置国有厂房9163.24平方米,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指导各园区围绕剥离社会事务、岗位聘用、绩效薪酬、市场化运营、合作共建等方面,自选1项以上开展改革,制定《常德市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选取澧县高新区为岗位聘用制试点园区,临澧高新区为绩效薪酬试点园区,石门高新区为合作共建试点园区,所有园区均为市场化运营试点园区,探索了一批改革经验。

这一年,我们抢抓产业政策这一机遇,增强了项目后劲。认真研判、主动对接“两重”“两新”等政策,116个项目纳入工信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项目清单,258家企业、656个产品入选全省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名录,数量居全省前列,35家企业(项目)获得贷款7.98亿元,7家企业获得1.06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国省项目资金,2个项目首次进入省“万千百”工程项目库,全年到位上级资金近亿元。利用湘商大会、德商恳谈会、产业链招商等平台和方式,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全市新开工、新投产亿元工业项目107个、87个,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这一年,我们把握主体培育这一关键,助推了企业成长。实施企业梯度培育,建立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后备库,实行一企一策、精准扶持,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全市新入规工业企业120家,新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1家,中联建起成为全市第3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新增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4家,新增“小巨人”和单项冠军数量居全省前列;高技术转化应用领域新增资质9个,金天钛业在科创板成功上市,成为湖南2024年首家A股上市公司。

这一年,我们深化智赋万企这一行动,加快了智改数转。新建5G基站3231个,累计建成13083个,开通千兆光纤网络户数80.8万户,总数均为全省第二。完成上云企业7971家,上平台企业1143家,新建设智能制造企业45家、智能制造产线96条、智能工位580个,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昆宇新能源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飞沃科技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中联液压获评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常德电信新型城域网建设”入选全国网络智能感知“星芒”典型案例,8家企业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定,11家企业通过工信部数字化转型贯标认定,新增1家省级“5G+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2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个全省“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常德牌水表通过省级首版次软件产品认定,3家企业在全省第六届信息消费大赛上获奖,68家企业完成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和数据安全管理工作,获评第一届“智赋万企”工业互联网安全大赛暨2024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安全大赛优秀组织单位。承办全省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启动仪式,分地区、分行业开展10场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活动,参与人数近2000人次。

这一年,我们强化融合创新这一动力,提升了产业能级。大力推动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指导164家规上工业企业按照“六有”标准建立研发机构,全市规上企业研发机构总数突破1000家;新获批1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个省级新材料中试平台、2个省级工业新产品、3个省级生物医药产业链重点品种,4家企业获得新材料首批次应用奖励项目,中联建起列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单位;指导县市区开展创新服务活动18场,组织100多家中小企业走进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双进双转”活动,征集到108项中小企业技术需求提交给高校,常德高新区与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注重质量品牌建设,金健米业获评中国消费名品企业、成为全省首批获评的四家企业之一,2家企业通过工信部印染企业规范公告,6家企业通过工信部质量管理能力评价,中联液压、中联建起入选工信部100项质量提升与品牌建设典型案例,5家企业获评省级原材料和消费品工业“三品”标杆,5家企业获评省级制造业质量标杆,北斗产品采购工作排名全省第三,安乡酱卤食品产区、汉寿甲鱼产区、石门土鸡产区获评湖南省传统优势食品产区,认定数全省第一。

这一年,我们秉持生态文明这一理念,推动了绿色发展。配合做好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5次落后产能全面排查,对已淘汰的落后产能企业、散乱污企业、樟脑油企业和依法依规关停转产的砖瓦墙材企业开展了“回头看”现场核查,完成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揭露问题整改销号,对14家列入省政府公示名单的沿江化工企业开展一轮督导核查。大力发展绿色制造,积极推广节能降碳技术,博溥立“电解铝预焙阳极防氧化涂层保护技术”入选国家工业节能降碳技术应用指南与案例,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12家、绿色园区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实现绿色园区县域“全覆盖”,完成20家企业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2家企业入选清洁生产优秀案例,2家新型墙体材料企业成为全国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产品“质量达标企业”,3家企业获评省级节水标杆企业。积极开展节能监察,异地交叉完成省级监察任务40家,工业节能监察工作被省工信厅通报表扬。

这一年,我们打造惠企服务这一品牌,坚定了企业信心。坚持桃花源式的待企之道,在全市开展千名干部联千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市县共选派联企干部1959名,覆盖企业3202家,参照“走找想促”模式上线问题反馈系统,对问题分类交办、跟踪督办;开展“送惠企政策、促复工复产”、“送政策进企业进工地”等活动,编印《惠企政策汇编》,上线惠企政策“一码通”,助推政策直达快享;组织对350家重点工业企业、229家2023年新入规工业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利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优化营商环境“吐槽会”等载体,搜集、交办、解决企业的问题诉求。承办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月一链”新能源与新材料专场投融资对接会,推动311家企业入驻“湘企融”平台,推荐16家企业参与全市先进制造业“突出贡献奖”评选,对22家企业兑现个性化考核奖励880万元。组织企业参加“创客中国”湖南省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大赛,获评优秀组织单位。2家单位获批省级中小微企业核心服务机构,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累计完成活动85场,服务企业6000余家,获评全省优秀综合服务机构。制作5期“桃花源里的品牌故事”短视频、总点击量300多万次,举办常德市第二届品牌故事讲述暨企业培训师大赛、常德珍品产品展销大赛、“龙腾沅澧、惠购常德”云上新春年货节、“德品三湘行”、“德山酒韵·醉美三湘”、第二届湖南中国名酒节及“桃花源里·共创美好”等系列活动,帮助企业打品牌、拓市场。开展“清欠”工作全面摸排,对投诉线索认真核实、果断处理、及时销号,获评全省中小企业账款投诉办理先进单位。组成6个工作组深入各县市区开展企业调研,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分行业召开企业座谈会,问需于企,问计于企,解决行业发展问题。组织企业家培训班6期,培训700多人次,举办了首届全市室内装饰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配合省、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小企业促进“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收集26家市直单位和各区县市相关信息5000余条,完成1116份问卷调查,协调各级各部门完成76个问题整改,得到省、市人大的充分肯定。在市人大优化营商环境测评中,打分排名前列。积极为企业降本增效,大宗原材料集中采购等经验全省推介,园区降低企业要素成本2亿元以上。

这一年,我们围绕中心工作这一大局,履行了职责本分。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建立“事前分析、事中监测、事后跟踪”机制,整理、编印工业数据月报2000多份,处理数据18万条以上,对外查询、提供数据上千条,获评全省工业数据云建设应用先进单位。高效上传下达,保障机关运转,办理收文3988份,承办会议42场次,完成52期重点工作督办,落实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67次,切实做好了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值班值守、财务管理等后勤保障。传播工信声音,扩大工作影响,在各级主流媒体推出宣传报道50多篇次,省工信厅网站上稿30多篇次,政府网站更新发布各类信息800多篇次。按照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及“安全守底行动”要求,扎实开展民爆、民船等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干部抗击冰灾洪水、参与平安建设,守住了一方安澜。“市长热线”工单办结率、回复率均为100%,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得到市人大、市政协肯定。切实做好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电力保供,加强重要会议、活动、考试等无线电和通信保障,获评全省供用电秩序维护工作优秀单位,无线电管理工作综合排名全省第二。持续推进飞线整治工作,助推了文明创建。扎实做好石门、桃源驻村帮扶工作,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级组织建设取得新成效。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预期增长目标是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主要工作任务:

1.突出“两大工程”

一是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工程。持续推进“智赋万企”,不断加强5G网络、有线光网、算力中心建设,新建5G基站2000个以上;开展数字化人才培训,组建数字化转型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诊断咨询、解决方案、项目实施等全流程服务;推进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活动,搭建数字化企业与应用企业供需对接平台。通过争创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在全市范围内选出一批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意义的企业、园区、产业集群等开展试点示范,力争创建50个以上标杆项目,完成企业上云5000家、上平台500家以上,打造智能制造企业50家、产线100条、工位500个以上。

二是亿元骨干企业培育工程。以产业倍增工程、工业企业“千百十”工程为牵引,推动龙头“链主”企业做大培强、中小微企业加快成长,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家、亿元工业企业20家以上,获批国省专精特新企业40家、国省制造业单项冠军10家以上。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乡情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加强项目台账管理、跟踪调度,组织企业参加产业转移发展对接大会、湘商大会、中非经贸博览会、“校友回湘”大会、德商恳谈会等活动,力争全年新开工、新投产亿元工业项目100个、70个以上。抢抓“十五五”规划编制契机,把握“两重”“两新”等政策机遇,全力争取国省产业布局和项目资金,持续做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力争更多产业、企业、项目进入国省规划版图、项目笼子、清单名录。

2.推动“两大攻坚”

一是集群培育攻坚。围绕“4+3”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育新培强攻坚,推进重点产业链建设,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图谱,按照“有链强链、上下延链、缺链补链”的思路,加快产业上下游延伸、本地化配套、集群式发展,构建多点支撑、多轮驱动的产业格局,力争六大工业产业产值达到3500亿元以上。支持还未培育的区县培育至少1个30亿元以上规模的产业集群,重点支持常德经开区绿色能源材料、津市市酶制剂产业集群申报国家级产业集群,力争汉寿县混凝土装备产业集群跻身省级产业集群。举办第二届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大会,力争办成在全国和行业内有较大影响的产业盛会。着力完善产业生态,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现代物流、会展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高效融合。

二是园区改革攻坚。实施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工程,全面完成优化管理机构、规范人员编制、剥离社会事务等园区改革任务,深化市场化建设运营改革,推行“小管委会+大公司”模式,推动园区由行政化向市场化、“政府服务型”向“企业服务型”转变。深入推进园区提质升级,鼓励各园区根据主特产业定位,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打造专业化、特色化“园中园”,力争主特产业占比超过50%,2个以上园区进入全省30强,汉寿高新区获批省级化工园区。支持存量企业扩能升级,国家级园区、省级园区实施扩能升级项目分别不少于2个、1个。动态清理“三类”低效用地,加快盘活闲置厂房,提升园区亩均效益和产出强度。利用国家推动产业转移的契机,主动对接长三角、大湾区等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打造国家产业备份基地,积极发展“飞地经济”,争取每个园区与发达地区园区开展结对合作。推动产业园区与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探索市县园区合作共建、利益共享机制。各园区要继续为企业降低生产要素成本,提升项目吸引力、产业竞争力。

3.强化“两大服务”

一是产业赋能服务。强化金融赋能,坚持用市场化手段,建好用好投资基金矩阵,积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为产业注入更多“源头活水”“耐心资本”。强化创新赋能,支持企业建设“六有”标准研发机构,打造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中试平台等创新平台,争创消费名品、标志性产品、产业链重点品种、“三品”标杆企业、质量标杆企业,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技术供需对接、成果高效转化,持续开展校企合作“双进双转”活动,办好“创客中国”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常德大赛等活动。强化绿色赋能,开展协同降碳行动,培育一批碳减排标杆企业,探索建设“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培育14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家省级以上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完成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30家;支持园区和企业开展智能微电网建设,拓展风光储氢等新能源应用场景,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二是纾困解难服务。秉持“桃花源式的待企之道”,常态化为企业“送解优”,探索建立走访联系全市重点骨干企业长效机制,多用市场办法、少用行政手段,帮助企业清理拖欠、降本减负、排忧解难。搭建产业合作平台,促进本地企业供需对接,不断完善本地供应链。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开展品牌推介系列活动,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国外市场、线上线下渠道,争取纳入移动、建投等央企国企供应链。坚持法治护企,规范涉企执法和检查行为,营造公平公正诚信环境。深入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用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一张网”,依托“市长热线”、“96871”中小企业服务热线等平台,及时回应企业的困难诉求。

本文链接:http://idongdian.com/cms/dianlijianguan/5269
投稿与线索:40081100006     邮箱:dongdian2022@126.com

特别声明: 东电头条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东电头条的内容为东电头条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评论列表共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阅读下一篇
国家能源局直属事业单位2025年度公开招聘公告

国家能源局直属事业单位2025年度公开招聘公告

2025-04-02 19:08:58
国家电投集团2025届春季校园招聘

国家电投集团2025届春季校园招聘

2025-04-02 19:08:48
2025抽水蓄能电站在建、新建大会暨装备展即将召开!

2025抽水蓄能电站在建、新建大会暨装备展即将召开!

2025-04-02 19:02:49
8.1GW!浙江2025年18个重大海上风电项目清单

8.1GW!浙江2025年18个重大海上风电项目清单

2025-04-03 11:01:42

微信小程序

扫码使用小程序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