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首页 / 电力监管 / 输配电政策一周动态丨5月12日~5月16日

输配电政策一周动态丨5月12日~5月16日

日期:2025-05-18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 浏览:223次 19

甘肃

《关于开展电网公平开放现场监管工作的通知》

5月15日,甘肃能源监管办发布《关于开展电网公平开放现场监管工作的通知》,甘肃能源监管办拟于2025年5月下旬至6月开展电网公平开放现场监管工作,了解相关情况,并听取意见建议。

通知指出,监管范围涵盖六方面。其中,在接网工程投资建设及回购情况方面,重点监管对新能源、储能等各类主体配套送出工程、电网侧变电站内间隔及主变投资建设情况;在提供接入服务过程中是否违规收取服务费、改造费等情况;对新能源、储能等各类主体投资建设的接网工程回购情况(包括推进回购工作开展情况、接网工程项目手续合规性、出售意愿等);新能源等各类电源项目与配套送出工程规划建设进度是否相互协调等。

在电源、储能等各类主体接入电网流程和时限执行情况方面,重点监管申请接入电网的常规电源、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和储能等各类项目是否符合规定条件;是否无正当理由拒绝或拖延受理电源等项目业主的接入申请;是否拒绝向电源等项目业主提供接入本电网须知晓的必要信息;是否在规定时限内向各类项目业主出具有关书面回复意见;与电源等项目业主有关接网协议签订情况;对常规电源、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和储能等各类项目接入服务保障情况;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承载力评估是否合理;在提供并网接入服务过程中是否存在区别对待情况;是否不规范受理、违规设置技术壁垒、违规收费等。

海南

海南省2025年第一季度分布式光伏配电网可开放容量

河北

《河北省2025年电力负荷管理工作方案》

5月9日,河北省发改委印发《河北省2025年电力负荷管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出,电力供应紧张期间,拥有储能设备的用户应优化充放电策略,提升顶峰放电能力,减少尖峰时段用网负荷。

持续扩大需求响应资源池。各市电力运行主管部门、电网企业应广泛开展需求响应政策宣传,引导用户侧储能、冷链物流、空调、工业弹性检修、自备电厂等柔性负荷资源纳入需求响应资源池。

当高峰用电需求超出最大供电能力,电力供应出现缺口时,将平衡缺口占最大用电需求比例,根据不同缺口级别,按需科学精准实施负荷管理措施。按照“先柔性调控、后需求响应、再有序用电”原则,平稳有序组织实施,切实维护电网供用电秩序稳定。

同时明确,服务新型主体参与电网互动。鼓励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聚合可调节资源并全量接入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省电力负荷管理中心常态化开展虚拟电厂资质审核、能力校核、运行监测、市场交易等服务工作。

上海

《上海市松江区虚拟电厂精准响应管理办法(试行)》

近日,上海市松江区经济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上海市松江区虚拟电厂精准响应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件提出,若参与松江区虚拟电厂精准响应的用户,实际调节量位于应约响应量的90%至110%之间,均按照实际调节量给予精准响应激励。日前响应与日内响应的激励标准为2元/kWh,快速响应的激励标准为4元/kWh,实时响应的激励标准为6元/kWh(单个用户每年获得精准响应激励不超过10万元)。

对松江区域有效调节容量大于3000kW的虚拟电厂运营商进行择优发放。对于日前响应与日内响应,有效调节容量按10000元/MW/年的基础补贴标准给予补贴;对于快速响应与实时响应,有效调节容量按1.5倍基础补贴标准给予补贴(单个运营商每年获得容量补贴不超过20万元)。

本文链接:http://idongdian.com/cms/dianlijianguan/6796
投稿与线索:40081100006     邮箱:dongdian2022@126.com

特别声明: 东电头条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东电头条的内容为东电头条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评论列表共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阅读下一篇
三峡集团与中国电建座谈 拓展在水利水电等领域合作

三峡集团与中国电建座谈 拓展在水利水电等领域合作

2025-05-20 13:48:26
工信部开展2025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和复核工作

工信部开展2025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和复核工作

2025-05-20 13:46:55
河北304MW海上风电海缆设备招标

河北304MW海上风电海缆设备招标

2025-05-20 13:45:11
集中在能源等行业!国家发改委披露1-4月投资项目审批情况

集中在能源等行业!国家发改委披露1-4月投资项目审批情况

2025-05-20 13:43:55

微信小程序

扫码使用小程序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