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22日,2025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 2025)盛大举行。在大会开幕式上,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梁志鹏致辞,以下为致辞全文:

经过二十多年快速的规模化发展,风电等新能源已经成为能源领域的重要新增力量,全球新能源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球已经形成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普遍共识,对未来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也充满信心。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虽然我们在过去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绩,但未来面临的挑战也十分艰巨。在此,我想谈谈自己的认识,与大家一起讨论。
与过去十多年相比,新能源已是电力系统中大规模、高比例的电源,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新挑战。同时,新能源由于自身的特性,在电力供应和需求的平衡方面也面临新难题。此外,体制机制需要适应新能源的发展,不断深化改革,新能源相关的政策、法律制度也需要持续完善。面对这些新挑战,我们需要在技术、政策、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等方面持续推进创新。
一是要持续推进新能源相关的技术创新。我们现在面临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任务。过去,在新能源装机规模较小时,电力系统完全可以容纳新能源的并网运行。然而,现在新能源已经成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电源,这就要求新能源与电网共同完成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任务。新能源产业应发展“适网型”技术装备,电网侧也应打造“适新型”智能电网,共同保障高比例新能源背景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在电力系统领域全方面引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保证波动性新能源的平稳运行,为未来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要探索新能源消纳利用的新模式。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虚拟电厂、综合智慧能源、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应用方式,为新能源消纳与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开辟了新场景。各类商业模式创新和电力系统运行以及交易方式的创新,为新能源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今后,仍需要更好地发挥储能的作用,从过去重视配储转变为重视用储。同时,在更大规模的发展目标下做好新能源的消纳利用,不应只有进入电力系统这一条途径,还应通过将新能源电力转化为工业产品,比如新能源制氨、制甲醇,实现新能源电力向工业产品的转化。
三是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市场机制成为配置新能源的主要方式的情况下,一方面应继续完善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的机制,另一方面应探索形成更多的适应风电、光伏特性的市场模式,比如绿电直连供电、新能源就近交易等,通过多种商业模式创新,为新能源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是要继续完善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法律制度和有关政策。应在能源法的基础上修订完善可再生能源法、电力法等法律,使支持新能源发展的制度更加完善。比如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应为新能源开发提供更多可利用的土地空间,实现新能源开发与农业生产、生态保护等各方面的协同,使土地的效益得到更大发挥,并为乡村振兴打开更广阔空间。同时,应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新机制下,发挥好风电等新能源的降碳作用,将绿色能源消费与碳减排的机制贯通,让新能源成为增绿降碳的一条重要途径。
今后新能源的发展依然面临艰巨的任务。相信通过全球协作,依靠政商研学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高水平发展,使之成为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重要力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