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各省“136号文”承接细则陆续出台,中国风电行业正式告别“政策哺育期”,步入“市场竞争深水区”。在这一转型变革关键期,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与金风科技联合发布《中国风电电力交易场景综合解决方案白皮书》,为行业提供重要指引。

白皮书在深度解析当前行业核心挑战的基础上,首次构建了电力市场化交易背景下的价值评估新框架,以“LCOV(度电价值成本)”理念为核心,串连起从资源评估、设备选型、场站设计到运营交易的全链条解决方案,推动行业从追求"发电量"到"度电价值"的战略转型。
政策变革推动行业价值重构
白皮书系统梳理了中国风电行业电价政策从“全额收购”、“标杆电价”到“市场化交易”的演变历程,清晰地勾勒出整个产业从政策依赖迈向市场竞争的发展轨迹。在固定电价时期,风电项目收益主要依赖于资源禀赋与设备发电能力,而在市场化环境下,风速与电价的时序匹配则成为了收益关键。白皮书中数据显示,全国多数省份普遍存在大风时段与电价高峰错位的现象。这种“风速-电价耦合”的复杂性,使得传统风能资源评估方法难以真实、准确地反映项目的收益能力。
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场站收益实例

*测算说明:面积图代表不同场站1、2;两个场站年平均风速不同,选用不同出力特征的风电机组,两个场站全年总发电量相等;深色场站1,风速-电价匹配好,最终电量价格高、收益高;而浅色场站2则因电量价格低导致收益差。
LCOV理念重构风电价值评估新范式
白皮书创新提出LCOV(度电价值成本)评价指标,聚焦于“每产生单位价值电量所需的成本”,将时序电量与电价波动的匹配关系纳入综合评估体系,标志着行业实现从“电量为王”向“量价协同”的重要理论跨越,为投资决策提供了更精准、更贴近市场实际的判断依据。通过对多组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采用LCOV动态时序评价方法与传统静态评估方式得出的结论存在显著差异,甚至在部分场景下可能导向完全相反的投资决策。这一评估体系的革新,将推动行业从单纯追求发电规模,转向更加注重发电品质与市场需求的深度契合,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不同评价方法下的项目投资评价指标对比

系统解决方案应对现实挑战
在构建创新性评估体系的基础上,白皮书进一步提出了一套应对行业挑战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在风电机组选型方面,建议突破传统“大叶轮直径”、“高塔架等同于高发电量”的思维定式,转而开发在特定风速区间具备更高出力特性的机组,使机组出力曲线与电力市场电价波动特征深度耦合。

金风科技GWH204 Ultra系列机组
在系统设计层面,白皮书则系统阐释了风电、光伏等多能互补的协同价值,能够有效平滑新能源场站的综合出力曲线,提升线路利用率,从而提高项目整体收益率。根据水规院数据,结合“136号文”政策要求测算,如采用风光一体综合解决方案,预计全国可盘活约1200万千瓦存量光伏项目,为行业进一步提升项目开发规模与质量提供了可行路径。
结合新能源市场化改革趋势,白皮书构建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化交易决策体系。通过整合气象预报、设备运行状态与电力市场规则等多元数据,建立高精度发电预测模型,为发电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下制定最优交易策略提供决策支持。
此外,白皮书还创新性提出构建覆盖“设计源头-制造过程-运输吊装-运维保障”全链条的质量认证体系,可有效降低项目全生命周期运维成本,显著提升资产收益率,为风电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金风科技于2025CWP发布新一代Ultra系列风电产品矩阵
基于白皮书提出的核心理念,金风科技在2025年风能展发布新一代Ultra系列产品,以“为市场而生”为设计理念,革新性地引入“经理人思维”,通过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在高电价时段优化发电性能,在低电价时段智能调整运行状态,实现发电策略与市场电价的深度协同,预计可提升项目收益率2%-2.5%。此外,新一代产品还将陆上机型设计寿命延长至25年,海上机型延长至30年,测算显示,此项寿命升级可等效为项目年发电小时数提升129-206小时,每千瓦投资成本降低279-361元,以长期主义穿越产业周期,充分提升项目全生命周期价值收益。
当前,中国正迈向2035年风光总装机36亿千瓦的重要目标,这一宏伟蓝图既为行业发展描绘了光明前景,也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风电电力交易场景综合解决方案白皮书》的发布,正是为正处于市场化转型关键期的风电行业提供的重要路径参考,助力中国风电产业在市场化改革中行稳致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