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1959年9月29日,随着扶27井地下“黑金”喷涌而出,吉林油田被发现。从最初的“一油独大”,到其后的“油气并举”,再到如今的石油、天然气、新能源“三分天下”,66年来,这家传统能源企业的路越走越宽。
“我们这儿的风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以前大家都烦透了,现在心情却完全不同了。”9月29日,望着昂格赉草原上延伸向远方的88台风机,吉林油田新能源事业部新能源管理科负责人鲍利猛笑着说,“新能源可不是我们油田的‘副业’,而是关乎生存发展的‘新主业’。”
草原深处的风,刮来了吉林油田创效的“钱袋子”。截至目前,该公司外供项目并网投产已一年,累计发电9亿千瓦时,净利润超0.6亿元。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0万吨。
1959年9月29日,随着扶27井地下“黑金”喷涌而出,吉林油田被发现。从最初的“一油独大”,到其后的“油气并举”,再到如今的石油、天然气、新能源“三分天下”,66年来,这家传统能源企业的路越走越宽。
采油工变成“追风人”
9月的查干湖,水草轻舞,鱼戏莲花,不远处,采油树频频颔首,大风车悠然转动……这幅现代工业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成为吉林油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生动注脚。
“搞了一辈子的油和气,现在要搞电,别说我,相信咱们几代石油人可能连做梦都想不到。”望着眼前吱吱转动的白色风车,吉林油田新能源有限公司电气试验站站长刘洋常常想起转型之初自己和同事们曾遭受过的巨大“心理冲击”。
2021年,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为吉林油田量身打造了新的发展战略“版图”——油、气、新能源“三分天下”。彼时,作为典型的“三低”油田(低渗透、低丰度、低产出),吉林油田历经60余年勘探开发已显“老态”,资源劣质化问题日益突出,开采成本居高不下,唯有另辟新径,才可能逆势突围、迎来新生。
吉林油田地处松嫩平原,风能资源丰富。在新发展战略指引下,吉林油田全体职工发扬老一辈的“五上”精神(解放思想,打破框框上;土法上马,因陋就简上;争分夺秒,抢着时间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遇到困难,迎着困难上),开启转型攻坚战,率先启动15万千瓦风光发电项目,成为中石油风力发电的先行者。
“项目建设用时仅仅百天,但对我们参战职工来说,却是一段漫长的时光。”刘洋告诉记者,大家此前从未涉足过风电领域,只能“拿出拼命三郎的劲头”边学边干。当各类施工接近尾声时,正值北国大地冰冻三尺之际,为保障工程进度,大家顶风冒雪继续“战斗”。
2022年12月26日15时58分,吉林油田北湖风电场C2风机——中国石油风电项目第一台风机正式并网发电。那一刻,夕阳的霞光染红了现场一张张疲惫却写满兴奋与憧憬的脸。
生产用电“自给自足”
排除万难立起了风车,如何做好新能源设备的运行维护,让绿电真正赋能油气生产?
对于吉林油田来说,这是又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
项目建设一日千里的同时,员工转岗培训也在全速推进。面对陌生的“新工种”,大家开启“快速充电”模式,包括只剩几个月就要退休的员工刘波在内,很多“老石油”都戴起了老花镜,不是捧着相关专业书籍“硬嗑”,就是在现场“鼓捣”新设备。
“运维团队全部由吉林油田在职员工转型组建,通过学习,大家很快将原来的‘油思维’‘气思维’调整为‘电思维’,在保证设备正常发电的同时,还开发出了适用于高寒地区的风机防冰冻监控系统。”吉林油田新能源事业部经理马晓红对记者说。
油田是耗电大户,吉林油田每年生产耗电量约14亿度。随着一个个大型风车在千里矿区迎风起舞,采油机、注水系统等众多耗电设备逐步改由清洁风电驱动。据了解,15万千瓦风光发电项目年发电量3.6亿千瓦时,相当于吉林油田全年1/4的用电量,每年因“绿电替代”可节省电费逾1亿元。
“为进一步补充自消纳项目的电力供应能力,我们还克服点多、面广、战线长等实际困难,利用闲置井场资源启动实施了分散式风电项目。”鲍利猛介绍,这相当于给吉林油田下属各采油厂建了多个小规模风电场,电力直达,供应系统稳定,传输损耗也降下来了。
截至目前,吉林油田自消纳风光发电项目并网装机达20万千瓦,与平均稳定在21万千瓦的生产用电负荷相比,供需趋于平衡,大幅降低了生产运行成本。
绿电点亮万家灯火
2024年9月29日,吉林油田昂格55万千瓦风电项目并网发电。作为中国石油单体规模最大的集中风电项目,该项目共包含6.25兆瓦风机88台,施工区域近200平方公里,生产指挥战线超300多公里,从启动到投运仅用一年时间,创造了电力行业同等规模建设速度最快纪录。
随着新项目投产,吉林油田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市场——新能源发电除了自己“消化”,满足油田生产运营的电力需求之外,还要“走出去”,实现外销。
“我们发的绿电都输送到‘国’字头线路了!目前,全省范围内就风力发电项目来说,我们站的单体发电规模最高,发电站所用设备属先进行列!”昂格风电场副主任李泽盯着屏幕上稳定跳动的曲线,一脸骄傲。
李泽告诉记者,昂格55万千瓦风电项目采用自动化设计,依托可视化、智能化数据平台,能显著提升运营效率,保障风机和电网稳定运行。目前,风机利用率达到92%,超出行业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吉林油田还积极构建绿电管理体系,形成了一整套制度、规范与流程,覆盖项目开发、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为建设千万吨级绿色能源企业夯实基础。同时,作为中国石油首个绿电管理体系,这也为中国石油新能源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样本。
主营业务结构的有效调整,让吉林油田在绿色低碳转型的道路上焕发新生机。截至目前,吉林油田新能源产量当量已由4年前的“0”提升为6%,自消纳绿电占比超33%,清洁能源供给能力稳步提升。同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碳排放强度比4年前分别下降20.8%和8.9%。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