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阳正炽,阜新市八一路蓝骑士工会驿站内,外卖员孟庆达摘下被汗水浸透的头盔,熟练地刷脸打开智能门禁,将自带的午餐放进微波炉里。微波炉的嗡鸣声与手机接单提示音交织成独特的生活协奏曲。“以前跑单累了没个歇脚的地儿,现在手机一查就能看见24小时的‘家’,还能给手机充电、热饭。等单间隙,还可以看看我们‘职工书屋’里的各种图书,累了还能和哥们打打乒乓球。”
像孟庆达一样的户外劳动者,始终是“娘家人”心上的牵挂。市总工会以工会驿站为支点,再次撬动服务能级跃升——通过探索实践“新双15工程”,既推树15%的工会驿站为最美驿站立标杆,又打造15%的驿站升级为24小时智能化驿站探新路,将临时歇脚地儿锤炼为户外劳动者的精神港湾。
截至目前,阜新全市353家工会驿站如珠链缀成“15分钟职工服务圈”,覆盖社区、加油站、快递点等场所。获评全总、省总、市总“最美工会驿站”72家,向上申请升级为24小时智能化驿站47家。“新双15工程”在完成计划目标后持续进化,正向着服务精度与情感温度的新坐标进发。
温馨的背后,是工会人步履不停地探索与实践:
共建模式的多元突破。市总工会通过工会自建,与窗口单位(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金融机构、爱心企业和商户(加油站、电信营业厅、便民药店等)共建的方式,创新构建“1+N”工会驿站建设体系,打造了多功能融合型服务场景。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市总工会锚定有统一标识、合理布局、健全设施、完善功能、规范管理、地图可查“六有”标准提质效。看似简单的“六有”标准背后,是一场服务供给的结构性改革——全市353家工会驿站累计服务5.7万人次。其中,52家“24小时不打烊”驿站、107家延时服务驿站,让户外劳动者“早晚有去处,冷热有照应”。
管理机制的破立并举。市总工会成立工作专班,深入全市工会驿站,与职工面对面、心贴心,及时了解掌握工会驿站运营情况和户外劳动者服务需求,研究出台了一批针对性强的驿站运营维护措施。同时,在2024年“工会阵地建设整治年”里,以开展职工服务阵地大普查工作为契机,跟踪督促驿站改进完善,取缔了39家低效站点,新建驿站57家,同步出台4项管理制度,实现“月调度、季调研”常态化,确保每个驿站都成为经得起检验的民心工程。
智慧服务体系的温情迭代。这种“刀刃向内”的改革举措,让资源向优质站点倾斜。2024年,市总工会积极向上申请4.7万元专项智能化改造资金,为蓝骑士驿站、中国石油驿站等站点分别安装了刷脸门禁、智能体脂仪、智能血压仪。如今,在高德、百度地图、职工之家APP等网上平台搜索“工会驿站”,353个点位如繁星散落。
服务供给的精准抵达。市总工会依托工会驿站延展服务触角,构筑帮就业平台——全市117家驿站设立就业宣传栏,发布22期招聘信息,帮助300余名劳动者实现就业对接;搭建权益维护的平台——8家驿站引入“百名律师进企业”项目,开展普法讲座12场,调解劳动争议3起;打造技能提升的平台——通过举办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代训,为新就业群体铺设成长阶梯;塑造文化凝聚的平台——工人文化宫驿站全年举办书画展览、诗歌诵读等文化活动41场,吸引3.5万人次参与。更令人动容的是,最近,田芳芳、马驰、吕丽等市总工会干部骑上自行车、带上打气筒,利用工作日上下班途中,为职工群众提供轮胎充气等服务,将学雷锋志愿服务与工会驿站工作深度融合,创新开展骑行工会驿站建设。
“我们不是在‘建驿站’,而是在编织一张‘工会主导、多方参与’的民生服务网。”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系统工程通过就业服务、法律护航、技能赋能和文化滋养,让工会驿站从物理空间升华为职工信赖的“服务枢纽”,在精准对接需求中持续释放工会组织的温暖。
从基础保障到品质服务,从物质供给到精神滋养,工会驿站的“升级”之路,正是新时代市总工会“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缩影。当353个驿站的灯光在阜新的夜色中次第亮起,照亮的不仅是户外劳动者的归途,更是一座城市的温度与担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