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兴隆县总工会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创新推出“兴籍务工法律服务码”,将外出务工人员法律服务阵地延伸至村,切实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让这一群体在合法权益受侵害时,能快速、便捷、有效地获得工会组织的帮助。
“兴籍务工法律服务码”专为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设计,外出务工人员只需用手机微信扫码,无需下载额外应用,即可直达法律服务页面,操作简单便捷。服务码还实时对接全总“12351”职工服务热线,为外出务工人员答疑解惑,拓宽法律服务边界。
外出务工人员可根据自身需求,一键查询、拨通由法官、检察官、仲裁员、律师、调解员等相关人员组成的专业法律服务团信息及个人电话,咨询劳动合同签订、劳动报酬、工伤保险待遇等问题。
对于线上无法解决的复杂事项,法律服务团成员会第一时间反馈至县总工会,由县总工会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召开线下专题协调会,为务工人员“量身定制”解决方案,确保诉求“一站式”解决。
为提高服务码的知晓率,兴隆县县总工会将“兴籍务工法律服务码”下发至20个乡镇,再由乡镇传递到所辖290个行政村,最后由村推广至村组居民群;同时,各村在村务公开栏张贴服务码,借助数字化技术将法律服务阵地建到村、延伸至组、覆盖到户。
“兴籍务工法律服务码”的推出,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构建起“7×24小时”全天候法律服务通道。无论职工在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家中,还是身处异地,都能随时扫码咨询,有效解决了“不知去哪找、不知怎么找”的困境。
以服务码为主要功能的外出务工人员普法维权服务阵地建设以来,共为40余人提供法律服务,挽回经济损失140余万元。其便捷、高效、透明的特点,使其成为兴隆工会服务外出务工人员的“闪亮名片”。兴隆县总工会还将持续优化法律服务工作,加强线上线下融合,不断提升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李昱霖 通讯员蔡佳琪)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