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双良节能发布关于接待机构调研情况的公告,关于公司前三季度的经营情况,双良节能表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60.76亿元,归母净利-5.44亿元;其中,2025Q3实现收入16.88亿元,归母净利0.5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0.03亿元,均实现环比扭亏。整体上公司节能节水装备、新能源设备、光伏产品三大板块业务均持续向好。
节能节水装备:节能节水业务前三季度为公司稳定贡献盈利,特别是十五五规划中披露了各大传统板块的节能降碳规划,公司的节能节水设备长期积累了大量的化工、钢铁、建材、有色、石化领域的优质客户,100 个零碳园区公司也在积极筹备,为客户提供设备与碳排放认证服务,预期未来相关业务将会有显著增长。
新能源装备:未来5年光中国将建设超过300万吨绿氢产能,绿氢通过绿氨绿醇制作化工材料将会逐渐走向主流。公司目前国内和海外市场都已陆续开始供货,预计明年进入增长期。国内市场公司将主要受益于大标方技术迭代,海外市场公司将受益于绿氨需求的爆发。
光伏产品:从7月国家层面倡导行业“反内卷”以来,光伏上游硅料硅片价格持续回升,拐点已经出现。公司将会灵活调整开工率,采取相对稳健保盈利的策略。预计明年光伏需求与今年基本持平,公司将受益于反内卷,保持较高的出货量。
关于公司目前在零碳园区项目中的订单和进展,双良节能表示,从公司视角看,零碳园区规划将分“试点深化(2026-2028)、规模推广(2029-2030)”两步走,这对公司来说充满机遇。公司的“源-网-荷-储-智慧管控”整体方案能精准匹配园区绿电供给、节能改造、碳管理的需求,依托已落地的标杆项目经验,快速抢占市场份额,让公司核心业务深度绑定国家绿色发展战略。
目前,零碳园区已成为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核心载体。在国家“双碳”政策背景支持下,双良节能始终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率先启动首批零碳园区建设,为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树立典范。在能源供给侧,公司通过分布式光伏—绿电制氢、废热利用、电能替代等技术,从源头为园区提供清洁能源,提升绿电占比,配合碳捕集(CCUS)技术,实现园区层面零碳排放;在能源输配侧,优化蒸汽管网与冷热管网,提高能源输配效率,减少热能损耗;在负荷侧,依托高效制冷与公共建筑节能技术,进行能源梯级利用,减少电耗,提高能效比;通过蓄冷、蓄热技术与液冷储能技术,冷热电多能存储,进一步提高园区绿电消纳能力;利用能碳管理平台,集成云边协同与 AI 算法,赋能应用场景,全方位实现园区智慧管理。
双良已服务客户多个应用场景,双良机械产业园区、常州星宇车灯园区、包头硅材料生产厂区等标杆项目中,采用能源结构+节能改造+数字化平台的技术手段,助力客户实现了零碳园区/工厂建设,降低了工厂能耗,实现了能源的精细化管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