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生态环境部公布了2024年电力碳足迹因子,这是继去年来第二次公布电力碳足迹因子。其值为0.5777kgCO2e/kwh,考虑了输配电(含线损)后为0.6104,相较于去年下降了7%。
这应了我去年0.6205,中国官方电力碳足迹能否成为中国破局西方绿色贸易壁垒的杀手锏?这篇文章的预言:中国一定会非常勤快地更新电力碳足迹因子,因为中的电网清洁化速度最快,越快更新那么产品碳足迹就下降越快,出口贸易就越不容易卡脖子。
(来源:微信公众号 老汪聊碳中和)
那么,今年相较去年下降7%算是快还是慢?我认为这个速度是非常惊人的,要是按照每年7%的下降率,那么不出5年西方通过绿色贸易壁垒卡我们脖子的计划就会彻底落空。
然而实际真的有那么容易吗?我们先从这张熟悉的图说起:

这张图算是我公众号的老演员了,我引用了得有七八次了。这就是著名碳足迹数据库Ecoinvent ver 3.1 版本的主要国家电力碳足迹数据,于2017年发布。
从这张图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碳足迹是1155 gCO2e/kwh,也就是1.155kg/kwh,而同时期的美国是0.736,英国是0.673,德国是0.666,法国只有丧心病狂的0.112。
为啥我又要拿这张图出来,因为这张图可以说明西方国家搞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逻辑。
中国的电力碳足迹因子是大部分西方国家的近两倍,电力又是大部分产品的主要排放源,如果通过碳足迹全生命周期追溯的特点设置一个门槛,碳足迹高的产品限制进入,就可以定向把中国卡住。所以大家一合计,大腿一拍,说干就干,于是就有了类似于欧盟电池法案、法国ECS认证等基于碳足迹的卡脖子制度。
你说这张表中的排放那么高有没有问题呢?我觉得是有的,他们计算中国的电力碳足迹采用的数据是很老的数据,所以不公平。
但问题是,那时的中国根本都没有电力碳足迹数据。
你说不公平,那好,你拿个数据给我嘛!我们只有两手一摊,不好意思,没有。
后来随着电池法案的步步紧逼,中国发布自己的电力碳足迹因子迫在眉睫,所以终于在去年首次发布了电力碳足迹因子:0.6205 kgCO2e/kwh,只有西方数据的一半,与主流西方国家持平。
那么事情就迎刃而解了吗?没有,因为他们现在还不认我们的因子。
为什么呢?抛开西方国家耍赖就是不承认中国的碳足迹因子以达到遏制中国的阴谋论不谈。我们先看看两者的差别。
中国的电力碳足迹因子计算不是用传统的LCA分析法进行计算的,是介于LCA与项目碳核算之间的一种算法,我们可以称其为简化LCA算法。如燃气发电的电力碳足迹计算方法如下:

至于具体的数据模型,数据来源及计算过程官方并未公布,我无法评价。
再来看看ecoinvent的数据,现在最新的版本已经到了3.11, 这个版本中国的电力碳足迹因子也有了很大的降低,为0.8467 kgCO2e/kwh,虽然降低了不少,但是与我们发布的0.6104还是有很大差距。

它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呢?我们把这个数据计算的excel表下载下来,打开看是这样子的:

因为我不是专门搞LCA数据库的,里面很多东西我也不懂。但毕竟人家搞了几十年,这么做一定是有直接借鉴的地方,不过数据时效性这块我相信一定没有中国的好。
回到主题,我们在连碳足迹数据库都没有发布的情况下,优先发布电力碳足迹的最终目的,还是想要通过国际互认缓解出口企业在这方面的压力。
但现在关于中国的电力碳足迹有两个数据,西方的0.8467和东方的0.6104,这个0.6104的出现并不代表我们已经走到了终点,只能说我们从以前的连谈判筹码都没有变得现在有谈判筹码了,我们可以上谈判桌了,而下一步怎么谈,能不能谈成才是主菜。
所以,我们拭目以待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