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培训 / 北京:38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

北京:38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

日期:2025-11-03 来源:北京青年报 浏览:208次 19

北京青年报讯(记者 武文娟)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从市教委获悉,北京市高校在2024年秋季学期全面启动人工智能通识课。目前,全市已有38所高校开设相关课程,累计选课学生近12万人,其中22所市属公办本科高校实现全面开课。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课程创新方面,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采用分层分类设计理念,针对理工、管文、艺体三类学科背景分别开发特色教学方案,构建起“通识基础+算法原理+前沿拓展+实践实训”四位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让不同专业学生都能获得适配的人工智能素养训练。

北京联合大学构建五维评价量规推动深度学习;北京物资学院探索“师—生—机”三元协同互动教学;北京建筑大学系统开发“AI+建筑”实验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建立专业思维模式;北京舞蹈学院更开创性地将AI技术应用于舞蹈创作与修复,展现出人工智能与艺术领域的跨界融合潜力……各高校结合自身特色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探索出多元化的教学路径。

在教学模式方面,作为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设置的牵头校,北京邮电大学融合前沿技术,创新设置了动态更新的教学内容体系。例如,课程基于大模型、知识图谱梳理知识体系,确保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科学性;北航、北理工等 34 所首都高校,聚焦航天、医疗、农业、建筑等24个领域打造了56个“AI+典型应用场景”特色案例,涵盖全行业应用场景;建立“市级统筹—高校自主—企业参与”的课程迭代机制,定期更新教学案例,实现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同频共振。

值得关注的是,全市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实现跨学科资源共享,首创“政府统筹+高校协同+企业赋能”共建模式,由北京市政府、市教委主导,北京邮电大学牵头,充分发挥北京市教育资源高地优势,联合清华、北大等高校及40余家企业组建课程联盟;打造市校两级虚拟教研室,打破校际、校企、学科界限,共享优质师资与教学资源;设计“一校一品”实践方案,支持高校结合专业特色开发“AI+”特色课程。各高校还积极组建了跨学科教学团队,部分院校引入企业专家强化实践教学,逐步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互支撑、校内资源与社会力量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本文链接:http://idongdian.com/cms/jiaoyupeixun2/10277
投稿与线索:40081100006     邮箱:dongdian2022@126.com

特别声明: 东电头条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东电头条的内容为东电头条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评论列表共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阅读下一篇
中国大唐前三季度水力发电量创历史新高

中国大唐前三季度水力发电量创历史新高

2025-11-03 11:37:57
双良节能: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60.76亿元 归母净利-5.44亿元

双良节能: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60.76亿元 归母净利-5.44亿元

2025-11-03 11:35:04
这家风电企业,多名高管被处罚!

这家风电企业,多名高管被处罚!

2025-11-03 11:29:55
华能上市公司或再迎“80后”总经理!

华能上市公司或再迎“80后”总经理!

2025-11-03 11:28:02

微信小程序

扫码使用小程序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