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培训 / 河北省衡水市持续推动“双减”工作走深走实 减负提质让教育更美好

河北省衡水市持续推动“双减”工作走深走实 减负提质让教育更美好

日期:2025-08-19 来源:衡水日报 浏览:217次 19

原标题:减负提质让教育更美好(主题)

——衡水市持续推动“双减”工作走深走实(副题)

衡水日报记者 韩敏

“作业改革”“课程建设”“课堂增效”“教科研赋能”……近年来,河北省衡水市聚焦义务教育学校减负提质“八大行动”,掀起了一场义务教育“减负不减质、提质更增效”的深刻变革。

如今,学生作业本变“薄”了,笑容变多了;课堂效率变高了,互动变活了;课后服务变“实”了,特长变亮了……一个个生动案例,勾勒出衡水义务教育减负提质的生动图景。

从“题海”到“精准”,作业“瘦身”又“提质”

2022年以来,衡水市把作业改革作为减负突破口,不仅给作业“减量”,更给作业“提质”,让作业从“知识重复”转向“素养培育”。

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都立下了“规矩”:作业必须公示,总量由学校严格审核。深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探索建立了“目标设定—布置实施—实时监控—效果评估—动态调整”的作业闭环管理机制,确保作业精准有效。衡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学则创新实施备课组初筛、教研组再审、教务处终审“三级审核”制度,层层把关,有效杜绝了超标、重复性作业。

作业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分层作业、实践作业、跨学科作业成为校园“新潮流”。故城县郑口第四小学的“浓情端午”跨学科主题课程,把无序、零散的多学科知识巧妙串联,语文学习课文《端午粽》、数学探究粽子形状与体积、科学探索龙舟制作与浮沉原理、美术绘画创意粽子,实现知识有机融合。冀州区第五小学的“校园生态小卫士”项目,引导学生用语文撰写环保倡议书,用数学统计校园垃圾种类占比,用科学设计垃圾分类方案,有效打破学科壁垒,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技术赋能,作业设计更精准。安平县建成全省首个县域智慧作业平台,实现作业布置、批改、学情分析的智能化。景县龙华镇第二小学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作业设计与评价,推动作业形态从“统一供给”向依据学情“精准创生”转变,评价反馈更加及时、个性化。

从“单一”到“多元”,课程丰富又优质

衡水市着力构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的三级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故城县郑口第二小学的“尚品”课程体系涵盖“尚德”“尚体”“尚美”等六大类别,并辅以40余个精品社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菜单式选择。景县第五完全小学“星火研创营”团队开发的“科学+”课程令人眼前一亮,“本草诗韵”课将中草药辨识与相关古典诗词背诵吟咏巧妙结合,“微实验工具箱”让抽象的科学原理变得直观可感,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特色鲜明,育人无声。饶阳县五公镇初级中学将红色教育深度融入体育课堂,以“重走革命路”为主题设计耐力跑项目,实现了红色基因传承与体育精神培育的完美融合;枣强县第六小学的“成贤六艺”课程,系统整合德智体美劳五育,分设“贤德润心”“贤思启智”“贤趣健体”等六大模块,低年级侧重基础素养奠基,高年级聚焦综合能力提升,成长路径清晰可见。

从“灌输”到“主动”,课堂生动又高效

课堂是提质的“主阵地”,衡水市出台《衡水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参考标准(试行)》,引导教师从“满堂灌”转向“巧引导”,让课堂“活”起来、“实”起来。

“问题导学”“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成了课堂新常态。故城县郑口第三小学打造“1+N”高效课堂模式:课前发放“自学—互学—展示”三段式学习单引导学生预习;课堂上运用“学、教、练三步九环”模式,精讲多练;课后延伸“学科节”,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有效延伸了学习链。

课堂革新,让学生站中央。武强留贯明德小学实践“六三式板块教学法”,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创新“前置学习、展示碰撞、学以致用”三大动态板块,颠覆传统课堂结构,构建“学生讲堂”,促进知识迁移,让学习目标从“学会”转向“会学”“会创”。

从“单兵”到“联盟”,教科研聚力又聚智

衡水市打破校际、区域壁垒,促进优质教研资源流动共享,助力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2024年,衡水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基础教育教研联盟”,织就一张覆盖全市的教研网络。依托市、县、校三级联动机制,累计立项教学改革项目154项,申报研究课题299个,开展各类教研活动893场,形成了强大的教研合力。

故城县运河中学创新构建教师教研自我诊断+同行互评+学生反馈+专家引领的“四维评价体系”,并融入智能数据分析,促使教研活动质量显著提升,教研优良率从46%大幅跃升至82%,涌现出大量优秀课例和教学成果。武强县运营“画乡乐教乐研”公众号,打造“移动教研室”,已分享教研活动50余场、优秀课例80余节,成为教师随时随地学习的便捷平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梯队培养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源泉。阜城县第二小学实施“青蓝工程”,以老带新,通过每周听评课、共同备课加速青年教师成长;深州市第一中学开展“分层示范课”活动,新手教师上规范课、骨干教师上创新课、名优教师上特色课,满足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需求;衡水市裕华路小学探索跨时空线上教研模式,教师可远程集中听课,并基于课堂实录数据共同研讨分析。

从“看护”到“育人”,课后服务提质又全面

衡水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学生参与率超95%,服务从“看护”变成了“成长加油站”。

武强县府兴小学将武强年画、传统面食、布艺缝制等非遗资源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构建“文化传承+劳动实践+公益服务”三位一体的课后服务内容体系,孩子们学武强年画、做传统面食,还去社区做公益,形成“文化传承有深度、劳动实践有力度、公益服务有温度”的育人范式。冀州区第三实验小学构建“作业为主,兴趣为羽,创新为翼”的“1+1+X+N”课后服务体系,开设科技、艺术、体育等8类课程,包含班级社团36个、校级社团10个、校外专业课程7个。

体育成了课后服务的“热选项”。深州市南街小学构建“基础+特色+拓展”三级体育课程体系,学校老师教基础,外聘教练带特长,学生既能打基础,又能冲竞技,课后服务中的各类体育社团活动,成为校运动队选拔优秀苗子的“蓄水池”。

阅读也融入课后服务。枣强县第二小学着力打造“馆—班—家”三级阅读空间,学校图书馆、班级读书角、家里书架连起来,构建“三全”阅读课程体系,开展“全校沉浸式阅读”。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育人”,家校社同心又同向

教育不再是学校的“独角戏”,而是一张紧密的“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网。全市各校普遍设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常态化开设“智慧家长课堂”,指导家长掌握科学育儿方法,提升亲子沟通技巧。

故城县“大运河文化研学课”广受欢迎,家长们深度参与课程设计,担任“志愿讲解员”,带领孩子探访大运河,家长参与率高达85%,社区资源利用率提升60%;武强县积极拓展“行走的课堂”,组织学生参观蒙牛乳业(衡水)有限公司了解现代化生产,走进武强年画博物馆体验非遗魅力;衡水市胜利小学的“京韵德育”项目不仅让孩子们爱上京剧,还带动家长共同参与编创“家庭京剧微课堂”,跟随区文联艺术家学唱腔、练身段,培养出200多名能登台表演的“小传承人”。

景县任重小学的“同心圆”行动聚起了更多力量,班级有“家友汇”,年级有“智囊团”,校级有“共育委员会”,家长、社区代表、老师常态化共商共议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大计,让教育成为和谐动听的“大合唱”。

……

勤耕不辍,硕果满枝。衡水义务教育“八大行动”,减的是过重负担,提的是育人质量,变的是教育方式,不变的是育人初心。展望未来,衡水市将持续深化改革,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轻松学习、快乐成长,让“衡水教育”品牌更亮、底色更足。

本文链接:http://idongdian.com/cms/jiaoyupeixun2/8746
投稿与线索:40081100006     邮箱:dongdian2022@126.com

特别声明: 东电头条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东电头条的内容为东电头条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评论列表共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阅读下一篇
中国大唐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所属境外代表处社会招聘公告

中国大唐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所属境外代表处社会招聘公告

2025-08-20 11:23:54
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所属企业面向华电系统内外公开招聘的公告

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所属企业面向华电系统内外公开招聘的公告

2025-08-19 20:59:46
【社招】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部人员社会化公开选聘公告

【社招】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部人员社会化公开选聘公告

2025-08-16 20:38:54
【社招】国家电投集团资本控股所属百瑞信托高级管理人员招聘公告

【社招】国家电投集团资本控股所属百瑞信托高级管理人员招聘公告

2025-08-16 20:30:19

微信小程序

扫码使用小程序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