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十四五”,勃发“十五五”
奋力推进水电站大坝安全迈上新台阶
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时雷鸣
水电站大坝安全事关国家能源安全、用水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康,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2025年11月是大坝安全监察中心成立40周年,恰逢两个五年计划接续的历史关头,总结回顾40年来我国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践行党中央和国家能源局党组决策部署,以水电站大坝高水平安全保障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十四五”期间水电站大坝安全工作基础不断夯实
监管法规更加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和各类市场主体的责任,为水电站大坝安全监督管理提供了基本遵循;《水电站大坝工程隐患治理监督管理办法》《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应急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为构建覆盖大坝全生命周期的监管法规体系进行了有力补充,大坝安全监督管理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监管覆盖更加全面。根据《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会同能源派出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系统排查装机5万千瓦以上、以发电为主的水电站,摸清监管底数。“十四五”期间在国家能源局注册(备案)大坝数量增加93座,目前总数达704座,总库容超全国水库总库容的52%,总装机容量超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的75%。
安全水平整体向好。全行业开展水电站和小散远发电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水电站大坝安全提升专项行动和能源电力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国内主要发电集团均成立了大坝安全专业化管理机构,注册大坝在线监控系统实现应建尽建,甲级注册大坝占比从93%提高至97%以上。
安全防线平急兼顾。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不断压实。完成大坝安全第5轮定期检查,发现工程、管理问题数千条,整改完成率已超过90%。在国家能源局指导下建立了大坝度汛安全风险分级预警机制。发挥技术优势,积极应对处置2023年甘肃积石山地震、2024年新疆阿克苏地震等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有力。
科技创新多点并进。卫星遥感、无人机(船)、多源融合监控等技术装备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知识图谱、数字孪生、北斗、遥感等技术在大坝领域深入应用,“空-天-地-水-工”全覆盖的大坝安全数据感知体系基本建立,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的探索已初具成效。
二、奋力推进“十五五”期间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提升
(一)“十五五”时期是实现大坝高质量安全的关键时期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水电站大坝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我国水电站大坝安全形势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性因素、技术挑战日益增多。
从分布地域看,我国幅员辽阔,水电资源丰富,高坝大库众多,分布地域涉及全国各地,既有台风暴雨频繁的东南沿海,也有高寒高海拔的西部地区,大坝运行环境差异明显。从运行条件看,随着气候变化不断演进,极端天气、超标准洪水多发频发,高坝大库集中的西南部地区,坝址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活动频繁,自然灾害频发。从技术发展看,随着300米级超高坝的不断投运,以高边坡、高应力、高流速、高水深、深厚覆盖层为特征的高坝大库运行管理技术装备亟需突破,如何在大坝安全领域应用好快速发展的数智化技术,为大坝安全提升赋能成为大坝安全面临的新挑战。从行业需求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给水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抽水蓄能电站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在带来运行大坝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抽水蓄能电站历史洪水资料欠缺、频繁蓄放水的运行模式对大坝结构长期性态的影响,给大坝的防洪管理、结构安全性评价提出了新课题。从大坝性态看,我国水电站大坝运行时间不短增长,材料老化、结构性能退化先行逐渐显现,新近建成的部分高坝大库,尚没有经过严酷工况考验。从责任主体看,民营经济在水电行业不断壮大,但“小、散、民、远”大坝将愈发成为安全管理新难点。
(二)“十五五”时期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提升建议的原则
坚持党对水电站大坝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要在党中央、国家能源局党组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把方向、谋大局、保落实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改革创新活力,尊重基层实践创造,为大坝安全提升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把人民至上和总体国家安全观贯穿大坝安全管理始终。水电站大坝高水平安全建设应牢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挥体制优势,使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相互配合,形成有机整体。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确保“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
坚持高水平科技赋能水电站大坝安全提升。推动水电站大坝数智化改造,加强新质生产力发展最新成果在大坝安全行业应用普及,充分发挥我国水电站规模优势,以丰沛应用场景推动技术迭代升级,构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质生产力融合发展生态。
(三)十五五”时期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提升的主要目标
管理机制、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发扬并继续完善经过多年实践检验、有力有效的管理体系。加速推进制定行业亟需的标准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以《能源法》为统领、《水法》《安全生产法》和《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为基础、《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为核心、《电力法》等法律法规为补充的法规体系。
大坝运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进一步健全,大坝结构本质安全进一步改善。行业基层运行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有效促进发挥水电清洁能源优势和抽蓄调峰储能作用,为能源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技术装备、数智化水平创新升级。推广北斗、卫星遥感、无人设备等国产自主可控技术装备的行业应用。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大坝安全领域应用,强化大坝安全数据高效可靠供给,构建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辅助决策能力。推动具备条件的大坝进行数智化改造。推动行业知识工程,促进宝贵实践经验在全行业的有效传承。
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积极推广应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大坝安全维护策略”,指导优化人才、资金等各类资源配置,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所需人才,锻造兼具数智化能力和工程经验的复合型专家型运行管理队伍。
应对极端情况的能力大幅增强。加强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进水电站大坝安全风险评估,针对极端情况,构建突发事件情景,制订应急响应方案。推进大坝安全应急标准建设,充分考虑非传统安全风险,在险情快速准确获取、应急处置方案制定、应急救援技术和装备研发应用、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等方面引领技术升级。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全面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年届“不惑”的大坝中心将继续坚持党对水电站大坝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敢于善于斗争,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进一步发挥集中统一的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体制优势、超大规模技术实践场景应用优势、年轻化智慧化复合化人才优势,以水电站大坝高水平安全为“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贡献力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