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器担使命 民之三峡谱新篇
——中国三峡集团“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成就综述
作为开发、治理和保护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自建成运转以来,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得到全面发挥。“十四五”以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三峡集团”)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持国家战略所需就是高质量发展所向,更好发挥安全支撑、科技创新、产业控制三大作用,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三峡新贡献。
保障国家战略安全
“十四五”期间,中国三峡集团始终坚持将服务国家战略作为第一使命,紧紧围绕增强核心功能,坚决服务保障安澜长江、能源强国、美丽中国等国家战略。
发挥大国重器综合效益。将守护长江安澜作为自身核心功能和战略使命,以重大工程筑牢国家水安全防线,全力做好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优化配置。随着2022年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具备正常度汛能力,长江干流六座梯级水库形成联合调度新格局,总防洪库容近380亿立方米,“十四五”以来累计拦蓄洪水超400亿立方米,极大减轻中下游防洪压力;运行管理的9座水库纳入长江流域联合调度范围,防洪库容占比约55%。强化水资源供给保障,“十四五”以来累计向下游补水超1500亿立方米,特别是面对2022年长江流域百年不遇的大旱,紧急补水约56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中下游供水安全。
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清洁能源装机约占全集团总装机的96%,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稳居全球第一,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清洁电能。随着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全面建成,在长江干流调度运行的水电机组达110台。坚定实施海上风电引领者战略,在江苏、广东、福建等沿海区域建成一批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推动我国海上风电开发能力迈入世界前列;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和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工建设两个千万千瓦级“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成功建成投产华东地区最大抽水蓄能电站——浙江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科学有序推进总装机近2000万千瓦的13个抽蓄项目建设,在内蒙古乌兰察布探索建设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为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积极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共抓长江大保护业务布局实现沿江11省市全覆盖,累计完成投资超1200亿元,实现参与治理重点河湖流域水质长期稳定达标和持续改善。迁地保护荷叶铁线蕨等珍稀植物2000多种,累计放流中华鲟等珍稀鱼类超2800万尾,助力长江四大家鱼自然繁殖恢复至20世纪80年代水平。建成我国首个大型绿色零碳数据中心,在长江中游成功建造投运全球动力电池容量最大的新能源纯电动船、我国首艘内河氢燃料动力船,在安徽芜湖等地创新实践“污水厂+光伏”融合发展新模式。积极参与“三北”工程建设,累计治沙23万亩,苗木成活率超85%,为沙地可持续治理探索新模式。
勇当科技创新主力
中国三峡集团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以重大工程项目为牵引,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重点,以集聚创新要素为保障,形成具有三峡特色的创新模式,与世界共享三峡经验、三峡方案。
引领水电技术装备跨越式发展。协同产业链上下游,攻克超大规模地下洞室群开挖、全坝低热水泥混凝土应用、特高拱坝智能建造、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制造等世界级难题。工业互联网平台在长江干流六座梯级水电站部署完成,为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装上“工业大脑”。数字孪生三峡获评水利部数字孪生十大样板工程,所属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荣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白鹤滩水电站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查,获评菲迪克卓越工程项目奖、“2023年全球十大工程”。
带动新能源产业链创新升级。与怀柔国家实验室共建可再生能源研究院,获批现代产业链牵头建设单位,全国首个批量化应用单机容量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三峡引领号”投产发电,全球最高电压等级±400千伏海上柔直输电系统成功支撑如东海上风电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全球首个商用兆瓦级钙钛矿地面光伏项目成功并网。新能源电力生产系统实现在运场站全覆盖,集中监控、机器人检修、无人机巡检等数智化赋能成效明显。
推动生态环保智能化创新发展。自主建设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原创技术策源地牵头建设单位,自主研发我国首个水务业态全覆盖、数据全监视、操作全远控的智慧水务调控系统,形成城市“水管家”智慧调度平台,在江苏宜兴合作建设我国首座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江西九江两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入选“生态环境创新工程百佳案例”,六安市城北污水处理厂(二期)入选全国首批45家“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十四五”期间,中国三峡集团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三峡担当。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内蒙古库布其新能源大基地、广东青洲六期海上风电、福建漳浦二期海上风电等3个项目入选战新产业“百大工程”,形成“16兆瓦及以上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成套装备”等一批具有产业引领性、技术先进性的标志性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累计16项成果入选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1项成果入选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着力推动绿色产业优化升级。完善世界一流水电指标体系,加快数字孪生三峡建设,积极参与数字孪生长江建设,推动大水电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组建海上风电产业链联盟,带动海上风电勘测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维护和电力送出方面实现国际引领;做强陆上新能源,积极探索氢能、新型储能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着力推动长江大保护从规模化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有效发挥在带领清洁能源“走出去”中的引领作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合规经营理念,成功实施秘鲁路德斯公司等重大战略并购项目,以及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秘鲁圣加旺Ⅲ水电站、哥伦比亚巴拉诺瓦光伏项目、巴西帕尔梅拉风电项目等一批重大国际绿地投资项目,国际业务投资覆盖12个国家和地区,境外可控装机预计超过1300万千瓦,成为巴西第三大发电商、秘鲁第一大配电公司、西班牙重要的新能源发电商。
展望“十五五”,中国三峡集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服务和保障国家战略中担当作为,加快建设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三峡新贡献。(中国三峡集团供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