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能源安全是根本基础,但能源安全不等于单纯追求高自给率。观察全球主要经济体,美国也是在页岩气革命后才实现自给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即使本国资源丰富,如果政策不当,同样会引发供应短缺和安全事故。因此,关键是要建立一套稳健可靠的供应保障体系,而不仅仅是资源自给这一个指标。
第二,必须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供应端、系统建设、消费端和制度政策四个层面协同发力。
能源基础设施一旦建成,使用寿命很长,如果新建的系统或技术路线不合适,就会形成大量的搁置资产,将是巨大浪费。
个人认为,在能源转型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上,更客观、更科学的策略应该是“立新”与“破旧”协调推进。这样才能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既高效地建成低碳能源体系,又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时机把握不当而造成的各种浪费,确保转型过程平稳、经济且高效。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 作者: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 张中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