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假期,拥有三千奇峰的武陵源,成为旅游市场热点,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在秀美山水之间,享受假日时光、佳节美好。1992年,由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天子山等组成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近年来,武陵源经历了“从开发转向保护,建设重点从景区转向城镇,开发重点从自然景观转向旅游文化产品”重要转变,遗产地保护利用成效显著。
丰富体验 扮靓奇峰秀水
“奇峰三千,秀水八百”“放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在武陵源,3000余座尖细的砂岩柱、砂岩峰傲视苍穹,峰峦之间,峡谷纵横,溪流、瀑布宛如玉带点缀其中,美不胜收。举世罕见的自然景观和原始的生态环境,每年吸引数百万海内外游客前往。
“也只有张家界有这种地貌了。”近日,在武陵源黄石寨景区,群峰耸立,云缠雾绕,宛若仙境,哈尔滨游客赵先生和女友拿着自拍杆,背对着秀丽的山川激动地拍个不停。
日间沉醉峰林,傍晚迷恋萤火。夜幕降临,武陵源金鞭溪沿线森林“萤虫”飞舞。日前,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首次推出“萤火虫主题行浸式”夜游体验项目。
随着夜幕降临,以往静谧的金鞭溪沿线开始热闹起来。但见森林、溪流间薄雾轻绕,光影婆娑。“哇,太美啦。想不到金鞭溪的夜晚这么梦幻。”前来欣赏的中外游客陶醉在这神奇的光影森林之中,惊叹不已。
武陵源景区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龚素禾介绍,夜游项目旨在突破“白天游览,晚上闭园”的传统观光模式,发挥森林旅游区潜在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今年以来,武陵源积极开展全国新年登高健身大会、中国全民健身走(跑)大赛、武陵源生态马拉松、黄石寨高空扁带赛、国际新杂技戏剧周、2024张家界婚旅文化节暨湖南省“湘亲湘爱”交友联谊“巾帼志愿关爱行”主题活动等一批群众参与性强、社会覆盖面广的活动,引客无数。
全域发展 带富一方百姓
武陵源在做好保护的同时,大力推行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建设特色城镇和美丽乡村,让人民群众享受绿色发展实实在在的好处,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享受到旅游带来的红利。
漫步武陵源,魅力湘西大剧院里,原生态的民俗歌舞表演赢得游客掌声;土家特产店里,土家阿妹将来自农户的葛根、辣椒、腊肉等特产推销给游客……特色城镇建设让武陵源区拓展旅游产业链,夯实了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客商入驻,丰富多样的业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充实了居民的“钱袋子”。
“门面租金涨了3倍,一年半就收回成本。”当年“第一个吃螃蟹”的武陵源城区居民吴远驰,投入100万元翻修房屋用于出租,并成功吸引客商入驻。
田间地头,葛根遍野、果蔬飘香,农旅专业合作社让农户当上了股东;乡村如画,一家家别致的客栈应运而生,农民化身旅游从业者,在家门口端起了“金饭碗”。
“我现在的工作就是与花儿打交道,我家的生活也像花儿一样幸福。”在协合乡龙尾巴居委会特色民宿梓山漫居内,花木工李启海和做洗碗工的妻子对新生活很满意,两口子工资加上家中被民宿收购的蔬菜、山货,一年收入十分可观。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委书记、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党委书记张龚说:“景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下一步将继续‘咬定青山不放松’,让遗产地奇山异水的生态环境成为最美名片。”
久久为功 守护世界遗产
近年来,武陵源全区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系统思维,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当前,务实工作,着眼长远,统筹谋划,把握好旅游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关系,擦亮“绿水青山”底色,提升“金山银山”成色。
“黄龙洞是世界自然遗产的组成部分,我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它。”黄龙洞景区员工毛国平20多年来一直从事相关清洗工作,被同事们称为黄龙洞的“美容师”。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毛国平每天要步行约5万步。毛国平说:“保护溶洞景观是我的职责,尽管工作强度大,但我愿意用心去做。”
茫茫林海,防火是重要任务。目前,102个铁塔高低位摄像头、10套无人机巡护系统、监控平台等已投入使用。同时,景区属地管理单位与旅游企业共建55人的森林消防队伍,定期集训、分片负责、统筹使用。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自然遗产保护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希梦介绍,多年来,除了出台并多次修订《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还实施了3次移民大搬迁,共拆除32.75万平方米建筑物,景区的生态环境和遗产景观原真性得以全面恢复。
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局长张冲表示,武陵源始终将遗产保护工作放在首位,对可能破坏遗产、影响风景名胜区永续利用的项目一律不受理。要做好这片山水的守护者,不能毁掉后代子孙赖以生存的根基。下一步,武陵源将一如既往地履行好国际公约,做好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好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利用、传承等工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