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讯(记者 刘洋)学校周边“六类设施”配备齐全,“四支队伍”落实到位,周边交通秩序得到提升。昨天,据北京市交通委消息,今年,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被市政府列为“接诉即办”“每月一题”项目。按照计划,今年北京市将完成72所学校交通秩序治理,截至目前,已完成治理66所,全市学校周边交通秩序得到极大改善。
学校周边交通秩序与学生通学安全密切相关,北京市从2018年开始推进学校交通综合治理工作,2020年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学校交通综合治理模式。
今年8月,在总结多年治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北京市编制印发了《学校、医院、景区、商场共建共治工作指南与技术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工作指南》),旨在解决学校、医院、景区、商场周边“治理什么、怎么治理、找谁治理”等关键问题,最终形成“三个一”工作机制,即出台一份工作指南、制定一个技术导则、完善一套评估体系。
据了解,《工作指南》明确了学校周边治理工作机制及各单位的工作职责。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坚持“综治领导小组统筹、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属地政府推进落实”的三级管理责任体系,以“六类设施齐全、四支队伍到位、三方责任压实”为治理标准,按照“一校一策”制定方案。
其中,“六类设施齐全”是指黄色网格线、人行横道线、限速标志、注意行人标志、违法停车非现场执法设备、前方学校标志(无障碍设施)等六类交通设施,要确保设备清晰、完善。“四支队伍”是指包括警察、校(院)方、保安、志愿者等组成的学生“守护联盟”。
技术导则深入分析学校周边的拥堵成因,详细梳理了各责任单位的治理思路及措施,相当于提供了一个翔实的治理策略库。各单位可以根据治理点位的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切实推进治理工作有效开展。例如为缓解校园周边交通拥堵现象,学校周边在上下学高峰期充分发挥“四支队伍”的作用,疏导维护交通秩序;市交通部门持续开行通学车,为学生提供安全便捷的通学方式;学校周边停车位不足时,应与周边停车场沟通,采取共享停车、远端停车等形式接送学生,远端停车场距离校门100—500m,保障快速停车、便捷送学。
以东城区171中学为例,该校位于东城区与朝阳区交界的和平里北街,周围均是老旧小区,而周边支线路网稀疏,高峰期瞬时大量人流车流汇集路上,压力陡增。
针对上下学期间门前流线交织的问题,学校采用交通管控措施,将门前车道渠化,在和平里北街道路南侧绿化隔离带171中学北门西侧处设置了长度6.5m的开口,使小区车辆能够直接进入主路,既解决了小区居民出行难,又有效缓解了校门口由于人车混行造成的拥堵问题。
此外,学校将接送学生通学的大巴车停车位调整至东西两侧街区,避免大巴车在校门前长时间停靠造成交通拥堵。同时,交管部门沿学校两侧施划完成了安心通学路,进一步保障学生的安全出行。
在非机动车停车方面,学校采用人员管理和停车管理措施,在上下学高峰时段,由社区志愿者协助维持非机动车出行秩序,并加强对共享单车进行清理、清运;同时在学校内部深入挖潜,利用空地新建停车区,缓解校门前非机动车停放压力。
同时,171中学将学校西门开放,引导骑车的学生从西门进出,不骑车的学生走原校门,实现人车分流,有效缓解了单校门造成的交通拥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