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福建省守正创新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工作新闻发布会在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据了解,福建省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方案》,推动形成全省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发布会上,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绚围绕打造立德树人关键课程、提升思政教育教学质效、推动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选树教学特色品牌等工作,介绍了福建省学校思政工作的总体情况。
福建将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并创新实施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教学、辅导员“两项补贴”制度。据悉,福建已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将推动全省高校全覆盖开展结对共建,并辐射带动中小学,组建思政课送教指导组开展包片包课巡回指导,推动形成“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一体化育人格局。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发布会现场,教育部“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福建师大-福建)负责人、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傅慧芳就“如何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推进福建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分享自己的观点。她表示,形成一个整体优化、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课程体系,要优化统筹管理协调机制,加快形成区域内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集体共识”和“行动纲领”,破解“各自为战”的困境;要优化教研教学协同机制,开展区域内邻学段、同学段、跨学段的联合调研、交叉听课、集体备课、共同研课,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层次化衔接、整体性推进;要优化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坚持“大思政课”理念,推动区域内公共文化设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实践基地等各类实践育人资源的汇集和共享,着力以区域“集成化”驱动育人“一体化”。
为争创“省级大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实验区”,福州积极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福州实践”。据福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游昕介绍,福州坚持“一体谋划”,协同探索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区域发展路径;坚持一脉相承,设立36个新思想实践教学基地,编制13条主题线路,精心打造“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集群,上好“行走的思政课”;坚持一县(区)一特色,全市成立了14个大中小幼思政德育发展共同体,示范辐射近700所学校;坚持实施“岗位大练兵”计划打造一支主力军,5年来全市新增693名思政课专职教师、2990名兼职教师,培育149名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打磨省、市级金课、示范课300多节。
据悉,2023年4月,福建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联合印发《“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试点建设工作方案》,由厦门大学牵头成立福建省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试点建设协同中心。
在建设过程中,厦门大学如何协同联动、整合资源,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走向广阔天地学思践悟新思想?面对记者提问,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和荣分享了发展思政课一体化的“厦大经验”。厦门大学和各区市相关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探索完善共建共享、开放合作的研学实践圈建设工作长效机制;积极整合资源优势,通过开展主题冬夏令营、共建开展研学、组织志愿者“送学上门”、深化校地研学互访活动等方面,推进研学实践圈建设的落地实施,2023年至今研学点已累计接待大中小学生近三万人次;持续加强百余个实践研学点的建设,开辟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第二课堂”,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教师走进中小学课堂,共同探讨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工作;深入推进“精准思政”工程,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