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天津5月9日电(记者张建新)为深入落实“双减”政策下的科学教育要求,“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提升实验教学实效”主题教研活动日前在天津市耀华中学举行。作为国家科学教育示范区,天津市和平区教师发展中心联合耀华中学、二十中学等示范校,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深化区域协作,探索实验教学提质新路径,为培养具有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提供实践样本。
活动由天津市教科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主办,和平区教师发展中心、耀华中学、二十中学共同承办。该区物理教研员魏欣以《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区域教研的探索与实践》为题,系统介绍了区域教研成果,包括创新实验设计、跨校资源共享等机制。二十中学年级主任梁小海则从学校实践层面,展示了以“钱学森”实验班为引领的科学素养培养体系,通过学科实验、科创竞赛等立体化模式,辐射全校学生创新能力发展。
在示范课环节,耀华中学教师陈梅宗与二十中学教师赵娜分别执教《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描述》。课堂上,智能体助手辅助实验指导成为亮点:动态数据可视化呈现、实时误差分析等功能,将传统实验教学中的抽象概念具象化,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天津市耀华中学物理教研组长陈健介绍,学校以“发现-引导”互嵌式教学重构师生关系,以教师“引导”为手段,以学生的不断“发现”为目的,将发现与引导有机互嵌,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发现,又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产生新的发现,推动教学从单向传授转向双向共创。
和平区教师发展中心物理教研员王威老师带来《有效开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的专题发言。王威老师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出发,解析实验教学与学生思维进阶的内在逻辑,以两节展示课具体解读了教学设计中如何做好物理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实验教学方法。
天津市物理教学专家高杰说,本次教研活动立足天津教育实际,整合优质资源,聚焦实验教学这一提升物理核心素养的关键载体,必将为全市高中物理教师提供新思路、新范式。
作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先锋,天津市通过强化实验教学载体作用,正加速构建“课堂实践—区域协同—高校联动”的科学教育生态。二十中学等学校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共建,让学生在高中阶段接触前沿科研设备;耀华中学开放实验室资源,促进校际协作创新。与会专家表示,此类实践将为全国科学教育提质提供可复制经验,助力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发表评论